IATF16949汽车质量体系认证必须遵循的核心理念
IATF16949的特殊价值在于它"更重于缺陷防范,减少在汽车零部件供应链中容易产生的质量波动和浪费"。标准适用范围明确指向汽车相关行业,包括轿车、载货汽车、客车、摩托车及部件、配件的生产厂家。
一个中心: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以顾客为中心"是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的灵魂所在,贯穿于标准的每个条款和每项要求。
在IATF16949框架下,质量工作的最终评价权在客户手中,这种彻底的客户导向思维将质量管理从单纯的技术活动提升为战略层面的经营哲学。
标准特别强调顾客特殊要求的管理,要求供应商识别并满足不同主机厂的差异化质量要求和期望。优秀的企业会建立"顾客特殊要求矩阵",将这些要求逐一映射到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流程中,确保无一遗漏。
两个基本点:顾客满意与持续改进
IATF16949体系的有效运转依赖于两大支柱——顾客满意与持续改进。前者确立了体系的目标导向,后者提供了体系进化的动力机制。
顾客满意要求企业超越简单的产品合格率指标,建立多维度的顾客满意度评价体系。
持续改进则要求组织"建立并实施持续改进的机制,不断寻找改进机会,提升质量管理体系的效能"。
在汽车行业,主机厂每年都要求供应商降低价格同时提高质量,这种看似矛盾的目标只有通过真实的流程优化和创新才能实现。
三个代表:质量管理的关键角色
IATF16949标准中的"三个代表"概念构建了质量管理的关键角色体系:
管理者代表:由最高管理者任命,是连接高层管理与质量管理体系的桥梁,负责体系有效性的评审、改进和资源保障。
顾客代表:在项目、审核、沟通中全程关注客户的需求与反馈,确保每个环节都围绕顾客需求运转。
质量代表:对内推动质量体系的建立与改进,对外对接第三方审核机构,贯穿从体系策划到运行的全过程。
三大角色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形成了矩阵式质量管理网络,体现了现代管理思想中权责明确和专业分工的原则。
三大过程:构建高效质量管理体系
IATF16949标准采用过程方法作为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的核心逻辑,将组织活动划分为三大类别:
顾客导向过程(COP) :通过输入和输出直接与外部顾客联系的过程,如市场营销、合同与订单管理、产品和过程开发等。
支持过程(SP) :提供主要资源或能力,支持COP实现预期目标,如基础设施与环境管理、监视和测量资源管理等。
管理过程(MP) :用来衡量和评价COP和SP的有效性和效率,包括战略规划、目标设定、绩效评估等高端管理活动。
四个审核:确保体系有效运行的监督机制
IATF16949标准构建了四层审核机制:
体系审核:关注整个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IATF16949标准要求,是否得到有效实施和保持。
过程审核:聚焦生产或服务过程,重点检查过程是否受控、是否稳定,汽车行业普遍采用VDA6.3标准作为过程审核的方法论。
产品审核:从顾客角度对产品本身进行全面"体检",包括外观、尺寸、功能、性能等特性。
供应商审核:评估外部供方的质量保证能力,避免因供应链问题影响最终产品质量。
七种程序:规范化的标准动作
IATF16949规定了七种必需程序,为关键质量活动提供了规范化流程:
文件控制程序
记录控制程序
培训程序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内部审核程序
纠正措施程序
预防措施程序
这些程序针对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确保相关活动得到一致性和有效性的保障。
七大原则: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
IATF16949建立在七大质量管理原则基础上: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满足顾客需求并且努力超越顾客的期望。
领导作用:各层领导建立统一的宗旨及方向,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够充分与实现目标的内部环境。
全员参与:整个组织内各级人员的胜任、授权和参与,是提高组织创造价值和提供价值能力的必要条件。
过程方法:当活动被作为相互关联的功能练过过程进行系统管理时,可更加有效和高效的始终得到预期的结果。
改进:成功的组织总是致力于持续改进。
循证决策:基于数据和信息的分析和评价的决策更有可能产生期望的结果。
关系管理:为了持续成功,组织需要管理与供方等相关方的关系。
IATF16949在七大原则基础上还强化了基于风险的思维,要求组织识别影响质量目标实现的内外部风险和机遇,采取相应措施把握机遇、防范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