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9001认证中相关方的危机管理
ISO9001认证不仅对自身进行危机管理,对相关方也要进行相应的危机管理。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
1、从社会环境保证
第一、规范培训、咨询和认证机构。管理咨询、策划和技术服务的三类人员应向其他行业人员一样实行
统一的专业管理;更重要的是不能把结果的检查人员(如认证审核员等)剔出,决不能让审核员参加咨询(
这是两个不同领域的内容)。咨询人员应如同教练一样,用企业的效率与效益来评价。规范的原则就是取消
暴利,通过统一透明的价格体系完善这个环节的社会环境;如现在有很多咨询师专职做TS16949的咨询,就
是因为ISO9000已经利很微了;而TS16949却是暴利。
第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重点转向对国有资产的运营实行职业经理人和使用经营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
,几十年不变的厂长、经理们如何能创新和有推动意识;职业经理人借助外脑是启发,更好地提高自己的管
理水平和策划决策方案。
第三、政府部门应免费为企业家们多举办一些象ISO9000这样的提高班,使其真正理解管理进步的内涵
和途径。所有新的管理方法、模式,都要理解再消化;而不是目前到处复制,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管理创新的
主体。
第四、我们研究任何国际管理标准和现代化管理方法都不脱离中国国情,一定要和民族文化相结合,使
我们企业的管理创新真正走上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之路。
2、相关人员自律保证
最高管理者应积极投入到本企业按ISO9000标准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的
各个阶段之中;从咨询人员手中学会各个阶段的方法和技能,使自己能在今后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和改进之
中为企业增值。
咨询师要从正面引导企业明确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和意义;帮助企业能真正从长远发展的高度去对
待贯彻ISO9000标准。在实际工作中:首先是要尽力使企业各级人员尤其是管理者全面深入的理解标准、掌
握标准,然后指导企业人员自己动手诊断现有质量管理体系,在这个基础上设计创新质量管理体系;按标准
要求和企业实际健全新体系的文件,并依据标准的要求学会和应用一些管理手段(目标管理、内审和管理评
审等);在确保企业新的质量管理体系在正常运行后,再接受认证审核;使企业的贯彻ISO9000标准的工作
扎实有效。ISO9000标准要求其咨询人员不仅要对质量管理标准有渗透的了解,还要对企业存在的问题有深
入的了解和分析;同时还要有紧密结合先进管理思想的工作进程经验。咨询人员作为独立客观的“第三方”
身份出现,必须具有较好的跨学科的知识结构;还要辅以正确的方法进行指导。因此,ISO/TC21095《质量
管理体系咨询人员的选择和使用指南》中要求:一个称职的咨询人员应具有善于沟通的能力、企业管理综合
策划的能力、丰富的质量管理经验和敏锐的感觉、具有标准和鉴定过程的详尽知识、了解质量管理的一般研
究方法和技巧、了解咨询企业经营活动的相关法律法规、了解咨询企业的经营及管理与主要技术、具有把标
准实际运用的经验等综合素质。
审核员的评价必须评价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自身质量;即符合性指标、经济性指标、适用性指标和技术
性指标。这四项指标所构成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指标,具有内涵清楚,系统性和实用性强的特点。它较科
学地从质量水平、质量经济效益(含质量损失等)方面来综合分析和评价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如企
业产品(服务)质量好、损失小、销路好、效益高,说明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好;如企业产品(服务)
质量好、损失小、销路不好、效益较低,则说明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对市场的适用不好;如企业产品(服务)
质量好、损失大、销路好、效益低,说明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对内的运行不好。总之,这四项指标相互补充、
相互关联;较好地协调了产品(服务)质量与标准及顾客、质量与经济、资源消耗、技术进步、产品(技术
)开发、市场需要等方面的关系,构成了直接评估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最客观的依据。
当然强调ISO9000 标准的落脚点就是企业的效率与效益,并不是忽视过程和行为;而是要将过程和行为
放在企业自身的效率与效益上。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从多途径去挖掘顾客的增值点(如降低成本、功能改进
等);终端顾客增值了才能考虑向供方共赢(从供方也可获得内涵增值)。在价值链平台向社会多角延伸时
,企业贯彻ISO9000标准才有牢固的社会基础;而建立在咨询师和审核员这样的价值平台只能是定位失误。
我们处在一个世界质量竞争的时代,我们必须把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提高到能适应企业的生存与发
展的高度;虽然它是一个外力引导的过程,但它毕竟是信息社会管理精华的集成;所有相关人员和企业对集
成的信息只有充分理解、完全消化并创新,才能使它能在有效性中闪光。由于咨询和认证机构和人员是快速
嫁接这个平台的桥梁,只有这个桥梁稳固和方向正确;企业才能快速完善自己的经营管理体系。所以要把主
要精力放在监督咨询、认证机构和人员上,使质量管理体系的服务达到预期的目的;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
培植核心质量竞争力做出它本来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