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CCP认证中食品的危害识别、评估
一、食品的危害识别
食品的危害识别是HACCP体系运行中的关键环节,它要求在食品原料使用、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和销售等各个环节,对可能发生的食品危害进行充分识别,并列出所有潜在危害。一般食品中的危害分为生物危害、化学危害和物理危害三类。
生物危害包括病源性微生物、病毒和寄生虫三种。
1.病源性生物一般会导致食源性感染,产生腹泻、呕吐等病状;二是食源性中毒,即人们常说的食物中毒,对人体的危害更严重。在适宜的环境(如营养成分、pH值、温度、水活度、氧气等)下,微生物会迅速繁殖,从而引起食物腐败变质。
2.病毒比细菌更小,食品携带病毒后,通过感染人体细胞引起疾病。病毒污染食品的途径一般有4种:①动植物原料的生长环境感染了病毒;②原料动物携带病毒(如牛患狂犬病或口蹄疫);③食品加工人员带有病毒(如乙肝患者)④食品生熟不分,导致污染。
3.寄生虫通常寄生在宿主的体表或体内,人通过食用携带寄生虫的食品而感染,可能导致淋巴结肿大、脑膜炎、心肌炎、肝炎、肺炎等病症。寄生虫污染食品的途径有3种①原料动物患有寄生虫病;②食品原料遭到寄生虫卵的污染;③粪便污染以及食品生熟不分。
化学危害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即天然的化学危害、添加的化学危害和外来危害。
1.天然的化学危害来自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在动物、植物自然生长过程中产生。如某些生长在谷物上的霉菌可以生成毒素(黄曲霉素可以致癌),某些贝类因素滤食一些微生物和浮游植物而产生贝毒素等。
2.添加的化学危害是人们在食品加工、包装运输过程中加入的食品色素、防腐剂、发色剂、漂白剂等。这些添加成分,如果超过安全值就形成危害。
3.外来的化学危害主要来源于4种途径:①农药(如杀虫剂、除草剂等)和化肥;②兽用药品(如兽医治疗用药、饲料添加用药在动物体内的残留);③工业污染(如铅、砷、汞等化学物质进入动植物及水产品体内);④食品加工企业使用的润滑剂、清洁剂、灭鼠药等化学物质对食品的污染。
各种化学危害都可能对人体造成急性中毒、慢性中毒,或影响人体发育,甚至致畸、致癌、致死等后果。
物理危害指食品中的有害异物(如金属、玻璃、碎骨等),人们误食后可能造成身体外伤、窒息或其他健康问题。物理危害主要来源于5种途径:①植物收获过程中掺进玻璃、铁丝、铁钉、石头等;②水产品捕捞过程中掺杂鱼钩、铅块等。③食品加工设备脱落的金属碎片、灯具及玻璃容器破碎造成的玻璃碎片等;④畜禽误食铁丝等;⑤遗留在畜禽、肉、鱼中的骨头碎片或鱼刺等。
二、危害评估
危害评估就是对已被识别的食品危害是否构成显著危害进行评价。HACCP体系重在控制食品显著危害,而不是控制所有的食品危害。食品危害是否构成显著危害,一般从两个方面确定:一是发生的可能性,即风险性;二是一旦控制不当是否会给人们带来不可接受的健康损害,即严重性。
一般情况下,会依据工作经验、流行病学数据、客户投诉、技术资料/信息等评估危害发生的可能性;依据政府部门、权威研究机构向社会公布的风险分析资料/信息判定危害的严重程度。
需要说明的是,进行危害评估必须考虑加工企业无法控制的因素,如销售、运输环节及食用方式等,应在食品包装上对这些因素以适当的文字或图形加以说明。对某些食品,还应注明合适的消费人群,以防可能构成的危害。
食品危害的识别和评估一般由食品加工企业的HACCP小组完成,也可以聘请技术专家指导完成。HACCP小组应对以往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加以关注,尤其是流行病的发生。比如,前几年对来自欧洲的牛肉可能不会考虑疯牛病带来的食品危害,而现在则应将其作为显著危害对待。又如,2001年下半年,某地出口欧盟的数百吨冻虾仁因两个批次被检出氯霉素而被退货。以后,很多企业在虾仁的原料收购、加工过程中增加了对氯霉素的危害控制。
在食品危害识别、评估过程中,HACCP小组应采取多种方式集思广益,尽可能发现潜在危害,防止遗漏显著危害。